滋幼助孤

讓我們向大家報告這半年助孤工作的新進展﹕ 因為新學校校址改在昆明郊區,佔了交通便利的優勢,各方助援接踵而至。新澤西會友王秋福(Tony)、王鈺宸(Jennifer)夫婦免費提供他們在昆明 開設的公司做本會在昆明的聯絡處,並承擔聯絡工作所產生的開銷。不但提供了助孤工作的方便,也讓我們能在張會長每次自昆明返美後因有Jennifer繼續 坐鎮,放心不少。

六月二十八號就到昆明的蔣渝老師,17歲離開大陸在國外求學、就業、結婚,前幾年自大學提前退休。1990年時曾與她參加的探險俱樂部的伙伴到過雲南的華 坪、永勝、麗江與昆明西山區的滇池小龍門石窟一帶。當時她就發願,退休後要到雲南去做點有意義的服務。蔣老師與昆明還有段更早的淵源,抗戰時她曾住過昆 明,她的表舅(曾任北大校長的周培源教授)當時在西南聯大教書,因此對昆明有份特殊的感情。蔣老師到學校幫忙培訓英文和電腦老師,並通過她的關係招兵買馬 加強培訓的師資陣容,同時隨時將學校的情況反映給我們。

六月中到昆明的秦耀舜校長是前武漢福利院的校長。武漢福利院由幼兒園到小學,是一所政府辦的孤兒學校,秦校長任職二十多年,對孤兒的心理有深刻的瞭解。該 院最初只是純孤兒院,屋舍老舊。1995年當時的民政部副部長閻明復請台灣的慈濟捐款一千四百七十萬人民幣重建,院內自辦小學,並長期與慈濟有教學交流。 秦校長也到過台灣,對我們的理念很能理解與支持,義務來幫忙,應張會長邀請擔任校長,並自願負責山區的查訪工作。

昆明市福利院的管理,在大陸的福利院中也算是首屈一指,民政廳高祖興廳長答應張會長,安排該院馬副院長與其他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長期到學校培訓管理人員。同 時代表民政部門對學校的財務、校務進行監督。

學校按計劃於9月1日開學,開學典禮則定在10月15日舉行。西山區教育局在徵地的過程中遇到些困難﹕按以往他們辦學徵地的經驗,該辦的手續都辦了,沒想 到今年突然增加了滇池保護法、環保法以及滇池規劃法等條例,加上各地村領導改選,與前任領導的協議不能作數,得重新再協商。教育局的景副局長弄得焦頭爛 額,他向張會長一再保證會把地徵下來。我們的學校是與西山區觀音山小學合併,一個校址兩所學校。旁邊再徵的地是建我們這邊可容納600名孩子的宿舍,另外 還有圖書館、會議室、廚房、餐廳、活動室、醫務室、隔離病房和孩子戶外遊戲區。觀音山小學已竣工(尚未啟用),宿舍可容納七、八百名學生。原觀音山小學只 有兩百名學生(以後會把山區學生人數不夠的學校合併過來)。景副局長說,教室、宿舍都足夠,絕對按計劃9月1日開學,我們的孩子先住在觀音山小學的宿舍, 等宿舍建好再搬過去。等安頓好我們這邊的孩子後,才會考慮山區學校合併的事。協議上訂的是土地沒徵好之前,建築費不撥,我方沒有損失。如果一直徵不下來, 就一直住觀音山小學的宿舍。說老實話,如果不是怕影響到山區小學的合併,我們還真希望土地徵不下來,省了我們的建築費,可以多養些孩子。

張會長跟景副局長說,如果會影響到滇池環保,可改選地點,千萬不要違反環保法,給我們破例。景副局長說,新建的觀音山小學是在新法令頒布前建好的,它的位 置超過了滇池保護法的規定,靠滇池太近(滇池邊上既有的民居,只有等政府有錢了再設法搬遷),所以我們兒童之家這部分的地可能得退後些。景副說,無論如何 教育局也要設法在觀音山小學附近徵到地,否則教育局得增加經費負擔專門為我們學校配備師資;我們購置的設備,觀小無法共用,教育局還得設法找經費給該校解 決設備問題(目前該校還積欠近600萬的工程費未付,就因沒有錢購置設備才未啟用。據碧雞鎮總校區書記說,民間集資這部分只到位200萬,積欠的錢最後還 是得找市政府協助撥款償還)。

親子學校不但要作為來自貧困山區孤兒與貧困就學兒童學習的學校,和生活的家庭,同時也將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

本會理事會顧問《美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劉寶全院長,每年會組織教育或其他領域的專家到學校提供培訓活動。今年10月中是針對西山區教育局的要求,給該局 150名工作人員和全區各學校校長介紹國外教育的現況,國外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教育科研的方法,美語教學及美國文化風俗介紹。前往的專家中 有大學教授、高中校長及學區學監,如能請准假,還有美國國務院與聯合國文教組織的教育專家也會參加。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通過這些交流活動,至少幫昆明的教育界打開了一扇直接汲取西方教育經驗的窗口。以後我們每年會安排其他縣市的官員也來參加。上面的領導 視野開闊了,才會推行有益於學子的教育政策。

等學校的教學設備購置齊全,培訓出一批義工後,張會長請秦校長負責推展我們的社區服務計劃。對社區開放圖書館、語音、電腦、多媒體功能教室,鼓勵社區居民 借閱書籍,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活動,提高居民閱讀興趣。與農業單位聯繫,幫農民解答閱讀農業方面書籍不瞭解的問題。在暑期可開免費英語、電腦班,指導社區初 高中學生,或失業想學一技之長的青年。只要有心,許多有益於當地的活動計劃我們都能逐步開展,改良社會風氣,提高居民心靈素質,我們投入的心力不會白費 的。我們懇請大家也給我們提供意見,讓學校能發揮更大作用。謝謝各位會友的愛心支持!

校務、財務的管理

  1. 學校訂名《雲南省西山慈善親子學校》,住宿區訂名《雲南省西山慈善愛心兒童之家》。校名、院名是中華慈善總會根據本會所訂《親子學校》與《兒 童之家》修訂的,象徵兩會合作的成果。

  2. 學校校址在雲南省西山區碧雞鎮觀音山的白族村。

  3. 親子學校雖自設校長,但教學部分遵照大陸的教學體制,由觀音山小學的校長負責安排,蔣老師從旁輔助。另外由秦校長負責增添生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還有少 數民族文化教育。並按張會長的計劃,在學校成立社會工作組。工作組的功能是﹕

  4. 成立監督,指導工作小組﹕

    由媽媽聯誼會、西山區政府、省民政廳、昆明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西山區教育局、區民政局、監察局成立工作監督指導小組。由西山區政府區長、 書記擔任組長,張會長擔任副組長。組員有民政廳社會福利處處長,市、區教育與民政及監察局副局長、本會駐昆明的代表Jennifer、親子學校秦校長、昆 明福利院的馬副院長。並在西山區教育局設工作監督指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有景副局長、碧雞鎮總校區書記戴洪文、Jennifer和她的秘書(也是本會昆 明聯絡處的秘書)魏潔和秦校長。

    〈說明〉在這個工作小組中,本會負責的工作是募款。西山區政府運用政府的行政權力幫忙解決教育、民政等執行部門的難題。例如﹕西山區教育局 本身沒錢付徵地費,它的地區最高領導—區長或書記,就得設法向市政府,甚至省政府請求撥款。

    親子學校小學部的學生來自西山區以外的地區佔絕大多數,他們的戶籍不在西山區,在親子學校就學期間沒有問題。可是當有孩子小學畢業要升初中時,如果我們自 己的初中還沒辦起來,就得付昂貴的越區費在西山區的初中唸,這時只要昆明市教育局指定一所我們同意的初中,明文下令,任何初中都得配合收錄親子學校越區的 小學畢業生,而且要給孤兒減免學費。

    教育與民政兩個執行部門平日素不往來,教育是用錢的單位,民政是籌錢、撥錢的單位,民政就會嘀咕,防備教育局。如果我們只辦學校,那麼就只是與教育部門合 作,用的人全是教育部門派的,監督上難免有漏洞。我們把宿舍區訂為《兒童之家》,收養的又是孤兒,民政部門是孤兒的監護人,他們有責任解決孤兒的問題。所 以張會長借此理由要求民政部門介入,由民政廳、市民政局、區民政局來監督西山區教育局與碧雞鎮總校區,並負責處理錄取孤兒的法定手續。西山區教育局是直接 幫助學校解決各項校務問題的單位,同時又與監察局及媽媽聯誼會直接監督學校的財務。

  5. 學校內部財務監督辦法﹕

以上監督辦法在張會長與有關部門開會時,將書面說明分發每位領導審閱通過,並列入會議紀要照章實施。